常常抱孩子到底好不好?

常常抱孩子到底好不好?

「小孩不要常常抱,抱久了會習慣!」「小孩這麼難帶,一定是媽媽太常抱!」

這些話聽在新手父母耳裡難免困擾~常常抱小孩不好嗎?

媽媽可能還會陷入自我懷疑,以為小孩愛哭鬧是自己太常抱孩子的後果?

其實,爸爸媽媽抱小孩就像夫妻之間經常說「我愛你」一樣,是愛的傳遞、是親密感的表現,應該沒有「說太多」的副作用,如果有,可能是聽多了有點膩或說得少了會不太習慣,但是這樣的副作用遠遠小於「沒有人在乎我」、「我很孤單」的感覺。

如果把標題改成孩子「習慣不被抱」=「習慣沒人愛」,那麼爸爸媽媽們要擔心的可能會是「我給孩子的抱抱到底夠不夠?」

不過,要怎麼拿捏「愛又不溺愛」呢?

曾經有一位新手媽媽很困擾的問優兒老師:「家人說我太常抱小孩,所以小孩這麼黏我,又不愛走路,可是我不抱他他就哭,我該怎麼辦?」

優兒老師要給媽媽幾個建議:

  1. 親子間的擁抱不只用在安撫的時候,更多時候是親密的表現,讓孩子也可以感受到媽媽回應出喜歡被擁抱,這可以讓孩子知道他也有能力表現愛,「被愛」不是孩子的專利。
  2. 「抱」是一種接納的表現,不會被拿來作為條件交換。我們接納孩子的情緒、需要,隨時可以給予溫暖的擁抱,避免讓孩子理解成「我哭媽媽就會抱我」,大人也不會用「你不哭我才抱你」作為交換。
  3. 理解孩子真正的感受。有時候「媽媽抱」只是孩子逃避問題或困難的一種方式,孩子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遇到的困難而用討抱來轉移,如果在這種情形下,家長可以蹲下身來跟孩子一起看看眼前有什麼困難,身體動作上釋出「我陪你」的訊號,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接著再提供一些方案,鼓勵孩子嘗試克服,就像遇到不想走路的時候,蹲下來陪孩子休息一下。「媽媽也覺得腳痠了,我們一起休息吧」!多幾次經驗後寶貝就會知道「一抱天下無難事」這招不管用囉!
  4. 增加更多表達愛的方式,除了抱之外,還有什麼小動作可以當作親子間的暗號呢?幫寶貝按摩、擊掌、玩遊戲、唱歌都是分享快樂表現愛的方式哦!

資料來源: 優兒親子教育集團

 

免費 線上情緒力測驗          免費 線上專注力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