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0-3歲

與孩子相處是一項充滿挑戰和變化又有趣的學問,優兒大腦科學培育機構在推動新世代父母專業教育新觀念方面的努力,已獲得許多爸爸媽媽熱烈的回響和支持;為 此,我們以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的角度提供教養諮詢建議,希望不同年齡孩子的家長可以依照您所關心的教養話題,快速的獲得客觀而實用的教養建議。

教養問題諮詢:
若您需要優兒親子教育的專業老師為您解答與孩子教養相關問題,歡迎您在「聯絡我們」留言給優兒,我們將儘速和您連繫!或是您也可以來電諮詢 (02) 2366-1018。

 

1.孩子不喜歡爬直接學走路為什麼不好?

雖然有些孩子很少有機會在地上爬行,或是從坐學步車直接跳過爬行的階段,也可以扶著家具學會走路。可是家長們仍然不能忽略爬行運動可以提供嬰幼兒非常多的好處:
1. 爬行因頸部運動最多,對視覺焦距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2. 焦距成熟將影響幼兒長成後的注意力集中和閱讀能力

3. 爬行可加強手腕、肩膀的力量,將來寫字時手臂的穩定度才夠

4. 爬行時手掌到處觸摸探索,可增加觸覺的敏銳度,有助於精細動作的協調

5. 多爬行可增加頸部、軀幹及腰部的力量,將來上課時不致於垂頭、托腮,走路時不致彎腰駝背

6. 在沙發、桌椅間爬上爬下,可加強腿部的力量,為日後走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7. 增加語言發展(因前庭刺激直接影響語言發展)

8. 觸覺穩定度佳.有助於人際關係

所以即使您的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了,也別忘了設計一些需要攀爬的遊戲機會,可以鍛鍊孩子靈活的大腦和動作協調能力唷!

 

2.孩子哭鬧時該如何安撫呢?

孩子喜歡在表達情緒時大人有所回應,他會在與大人的互動中去預測大人會有的反應,當大人回應模式養成後,孩子就會以此模式做預測。所以若是此模式是孩子一 哭鬧就有新玩具,日後孩子就會用哭鬧來取得新玩具。尊重的具體表現其實很簡單,嬰兒期可用輕柔的語氣讓孩子感到父母親的關懷,而面對三歲前孩子,只要將情 境覆述一次,表達你的接納與了解;三歲以上的小孩,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覆述並去解除狀況,漸次讓孩子建立同理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的情緒表達很單純,所 以大人如何客觀、理性、不為孩子找理由,忠實的了解孩子單純所要表達的訊息,將有助於幫孩子安撫情緒。以溫柔的詢問、關懷的眼神,都可讓孩子減緩哭鬧的強 度。如果父母以理性、冷靜態度來面對,將可訓練孩子未來以理性面對事情;若孩子已經養成不理性的態度,父母也可用正確的安撫態度慢慢改正過來。

 

3.請問「手眼協調」能力是什麼?如何增進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

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是指孩子透過眼睛將所看到的刺激傳給大腦,大腦再發出指令由手來操作完成的一連串動作。正常情況下這些反應本該是很快、又順暢自然 的,可是優兒在無數孩子的發展評量中發現,不少小朋友明明看懂了,但是手部的操作就是不夠流暢,其實這是可以練習而預防的。
父母想要增進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有時可以善用家裏隨手可得的東西來進行,只要遵守適齡的原則,就可以依寶寶發展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刺激和訓練。例如:

1.換手(適合5-6個月訓練)可拿物品換至另一手

2.敲打玩具(適合18個月後訓練)給予會發出聲響的敲打玩具

3.伸手取物(適合3個月後訓練)

4.翻書(適合12個月後訓練)

5.按鍵玩具(適合8-9個月後訓練)

6.旋轉動作(適合18個月後訓練)

7.拿湯匙吃東西(適合12個月後訓練)

8.玩拼圖(適合18個月後訓練)

9.堆積木(適合18個月後訓練)

10.塗色彩(適合24個月後訓練)

 

4.孩子不喜歡走路要人家抱,該怎麼辦?

有許多孩子因家長過度保護的關係,害怕孩子跌倒受傷,所以很少讓孩子跑、跳、走路,而造成大肌肉的張力不足,所以只要走遠路,兩腳就無法負荷。所以我們應 該自小提供孩子大肌肉張力訓練的遊戲,在安全的範圍內鼓勵孩子從事攀爬、跑跳的遊戲和運動,若能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覺得自己長大,並且體驗到自由活動 的樂趣,孩子自然而不再依賴坐推車或大人抱。

 

5.為什麼孩子的口水會流不停?該如何改善?

孩子在嬰兒期會有流口水的現象,是因為他口腔內唇舌齒的運作功能發展不完全,咬合神經的控制能力也弱,以致口水常會滑落,到了一歲以後因常咀嚼食物,口腔 內開始有上下咬合的運動,口腔四周的肌肉發展逐漸正常,再加上爬行、滾動、跳動孩子的行動控制能力隨著天天進步,由學步、會站、會走、會跑…,流口水的情 況也漸漸消失了。如果口腔肌肉有過於鬆弛、僵硬的情形,再加上運動能力不足,流口水的情況就會持續到更大年齡,要改善這種狀況可多做爬行、走路、翻滾、跳 床、來提升他的大肌肉運動能力,口腔運動方面:每天給他一些較硬的食物讓他咀嚼,使咬合力量增強,並配合口腔四周肌肉的按摩運動,舌頭可讓他舔東西、吹 氣、吹泡泡、吹蠟燭…等。以上活動最好每天練習,並逐增加練習量,一定會有明顯的改善。

 

6.如何教孩子刷牙?孩子沒有蛀牙要看牙醫嗎?

先教導孩子從漱口開始做起,再教他刷牙,讓孩子覺得動作不會太複雜而喜歡去做,幫他準備造型可愛的牙刷,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刷牙工具,然後父母可訂一個時間,與孩子一起刷牙,父母需耐心教導他,當孩子完成刷牙的動作時,別忘了鼓勵他,這樣會讓孩子更喜歡刷牙。

乳牙保健是很重要,爸爸媽媽應該要教導孩子和醫生做好朋友,而不能夠建立恐懼的印象,所以訓練想孩子刷牙時,不可以用「如果蛀牙就要拔掉你的牙齒」這種的話來嚇唬孩子!別忘了每半年記得帶孩子到專業的兒童牙科為做定期的檢查。

 

7.孩子怕生黏人,有必要很小就調整改善嗎?

通常嬰兒長到7、8個月已經開始有能力分辦家人、照顧者或陌生人了,有些孩子對不熟悉的人或環境比較敏感,會有緊張或不安的表現,但這樣的孩子反而需要更 多接觸的機會,而不是整天和主要照顧者待在家裏面。如果孩子怕生黏人,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一些加強觸覺辨識的遊戲,提供孩子多樣化的觸覺刺激, 不要限制過多、不過度保護,如此一來孩子的情緒會比較穩定,怕生黏人的情況也會慢慢改善。若早一點讓孩子能夠適應不同的人或新環境是比較好的,因為適應性 強的小朋力長大後,無論人際關係、耐挫力或學習力都會比較好。

 

8.為何孩子的語言發展較慢,該怎麼辦?

「聽」和「說」的能力都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在「聽覺」方面:孩子語言發展較慢與前語言期的聽覺刺激有關係,透過增進孩子聽覺理解力、聽覺記憶力、 聽覺抑制能力的活動並加強前庭刺激,可以增加大腦內部神經網路整合來改善孩子的語言能力。另外語言表達能力也是自幼兒時期就要開始注意的,以兒童發展常模 統計顯示,通常孩子由單字、字詞、簡單的句子開始學習,而在兩至三歲左右進入了語言學習的爆發期時,已經可以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如果孩子在兩歲 半還不會說話,千萬不可以認為長大以後自然會講話,而錯失了語言學習和治療的黃金時期。

 

9.孩子偏食、挑食,該怎麼辦?擔心孩子吃東西會噎住,所以讓孩子多吃流質食物可以嗎?

孩子的口觸覺過於敏感,會有偏食、挑食的情況產生,父母可以透過口腔周圍重壓按摩的刺激,降低口觸覺敏感度,這樣孩子偏食.挑食的情形就可以改善。

嬰幼兒開始長牙就該學習吃固體食品而不能只給流質的食物。因為給寶寶嬰兒餅干、水果等固體食物,除了想提供多樣的營養成份以外,在感覺統合與神經發展的角 度也有正面的意義,我們在讓嬰幼兒在練習咀嚼、吞嚥動作的同時,刺激口腔脣舌周圍的神經,這是孩子們講話發音很重要的器官,我們的觀察中發現口腔控制能力 發展好的寶寶流口水的時期較短,講話發音相較其他小朋友也會比較好。

 

10.如何訓練小孩在家中自己穿衣服?

孩子一歲半到二歲左右開始都會想自己做,請以「你學會了,好棒哦!」的態度來教導孩子,當孩子想自己練習自己時,請不要說你還小就動手幫忙唷。如果是扣鈕 扣的練習,那就要和大人一起練習才行,例如:「最上面的鈕扣媽媽來弄,接下來的是你,我們輪流來做吧!」孩子中途想放棄時,記得對孩子說道:「再一點點就 完成了,扣子露出囉!」一旦完成以後,要和孩子一起表現高興的情緒,如「好棒喔!真厲害」的口吻來對待他們!當他們獲得讚美時,自然就會產生想做的意願。 此外練習的時間也很重要,善用遊戲的時間讓孩子玩穿脫衣服或搭配衣物的練習,讓孩子熟能生巧,在出門前就可以比較從容;相反的,如果平時不練習,出門前因 為怕孩子做不好而幫他做,反而會減少孩子自我練習的機會。

 

11.孩子吸吮手指該如何處理?

父母不喜歡孩子吸手指,大都因為感覺不衛生或擔心日後戒除不易,只要看到孩子吸手指,再怎麼樣都要把手指拔出來,但沒有提供其他可以滿足寶寶吸吮需求的方 法,寶寶因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覺得焦慮,反而可能會強化孩子吸手指的行為。

有些父母擔心寶寶吸手指或吸奶嘴會影響齒列的發展,只有當孩子較大,吸吮的強度、持續度與頻率都很嚴重時,才會對齒列造成影響。出生5~8個月的寶寶吸手 指或咬腳指頭很常見,這是發展中的階段性動作,也就不用太擔心這個現象吧!

安撫奶嘴或固齒器是個替代性的選擇。寶寶不安、吵鬧時,父母要先留意孩子吵鬧的時段和情境,試著解讀他的需要,是餓了、想睡?還是要想吸引大人互動或想要 大人抱?然後再決定是否讓安撫奶嘴上場。 一歲內的寶寶,只要為他準備一個安全、乾淨、豐富的環境,且適時、適當的運用許多撫慰寶寶的方法,例如安撫奶嘴的使用、聲音的安撫、肢體的接觸,以及提供 玩具熊、小毯子,建立睡前儀式等,相信孩子將會平順地進入下一個發展期,而吸奶嘴或手指也不會在日後造成父母或孩子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