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

在孩子出生到發育的過程中,每個年齡都有要去完成的身心發展與行為階段

 

而在每個階段的行為中,都隱約透露出可能的天生優勢與弱勢現象,尤其是在前6歲的發展好壞與教養方式,對未來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認知學習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例如:

新生兒是爆發式的學習力,在一歲以前寶寶們仰賴著反射行為維持生存,逐漸到了六個月以後開始運用自己的身體做更難的動作,如:開始練習翻身、坐、爬…等大動作,透過身體位移逐漸認識新的環境與世界。

 

到了1-2歲的幼兒更大量的『玩』!因為玩是讓孩子認識複雜世界與人建立關係的關鍵方法。任何他們要學的事均可在遊戲中完成:牙牙學語、認識物品的用途、建立抽象概念,這些學習不是靠聽指令訓練,而是從敲敲打打、聽故事和扮演遊戲建立。

 

直到3-5歲認知能力開始發展社會化年齡,孩子會開始與別人互動,挑戰環境的能力增加,此時的語言能力快速發展,大腦側化的能力也逐漸形成(慣用側建立);對於許多遊戲會嘗試不同的玩法,且能分辨類似物品的不同。發展自我概念、對身體各部份功能的認識開始運用自如。

 

所謂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身為父母或照顧者更應該多花時間學習與觀察。

了解兒童發展

0-6個月

身體的變化

孩子生命的最初幾個月,身體正在快速的發展,一般新生嬰兒出生時的體重約3,300公克,長51公分。這樣一個小小的身體,嬰兒的頭就相當於全身長的四分之一,對於他的頸部和背部的肌肉來說,是太重了一些。因此當他俯臥時,也僅能把下巴抬離床面幾秒鐘,當你抱著他時,除非有支撐,否則他的頭總是很容易垂下來 或是左右搖晃,一直要到五個月大,他才能夠完全控制頭頸部的肌肉。在這個階段,妳的寶貝可忙碌了,除了學會向上支撐住頭部,還學會翻身;仰臥時,雙腳會交互的踢,隨著臀部和膝蓋的發育,踢腿的力道越來越大,同時學會坐。由於抓握反射的原理,寶寶的手常緊握著,如果將手指或物品靠近手掌,他便會緊緊抓住。這樣的現象要到寶寶滿月後,才開始慢慢減少,滿一個半月的寶寶,大部分的時間,手掌都是張開的,孩子三個月大時,抓握反射的現象幾乎完全消失了,隨著這奇妙的變化,寶寶開始注意到自己有手,他每天花很長的時間用眼睛注視著雙手,一邊看一邊擺動著、伸屈著、轉動著,也會嘗試兩手一起拍或搖動手搖鈴來發出聲音。

 

心智的成長

0~6個月的孩子,還沒有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如果一個玩具或物品在他眼前消失時,那就是不存在的,也因為如此,他可以從躲貓貓的遊戲中,得到莫大的興奮。在語言方面,初生嬰兒從找尋聲音的來源開始,便對語言表達出高度的興趣,他會專注的觀察大人的動作和表情,並模仿大人發出聲音,透過簡單的「ㄟ」、 「ㄚ」、「ㄨ」、「ㄛ」等的牙牙學語,試著和大人搭起溝通的橋樑。慢慢再加入子音,像「ㄍㄚ」、「ㄍㄨ」等。到他快滿六個月的時候,雖然還不太清楚,但他已經會發「ㄎㄚ」、「ㄉㄚ」、「ㄇㄚ」、「ㄏㄜ」等音了。

 

社會與情緒發展

一個初生的嬰兒,天生就具有社交的能力,他們會透過哭、發出聲音、面部表情和姿勢動作來與大人互動,對於媽媽發出的聲音或逗弄,他會轉頭尋找,同時用微笑、踢腿或揮動手臂來表達他的喜悅。四個月大左右的嬰兒開始會大笑,不管是被親肚子、聽見各種聲音或看到父母作滑稽的表情時,都會讓他們高興得興奮尖叫,但卻不喜歡一個人玩太久,當媽媽一離開,會因為焦躁不安的情緒而哭,等媽媽回來,也會蠕動身體或伸出雙手,希望媽媽抱抱他。五個月大的孩子,已經會害羞的轉開身體或用手把臉遮住,尤其在面對不熟悉的人時,這樣的現象會更明顯。

親子活動建議

用愛和擁抱建立親子之間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愉快的親子遊戲中,提供家長了解孩子個別特質的觀察方向,提昇孩子的體能、智能及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大腦突觸發展,奠定未來學習基礎。

尊重孩子運用所有感官探索新環境的需求

嬰兒具有探索環境的需求,他們需要集中精神去看、去聽、不斷的練習如何操縱自己的肢體,所以爸爸媽媽們最好為寶寶穿著輕鬆的衣物,給寶寶一個不會阻礙視線和動作發展的充足空間。

盡可能的和孩子說話

嬰兒出生二個月後以後神經細胞足漸髓鞘化完化,運用喉頭發聲的運作模式開始有不同的發展,寶寶開始試著發聲練習,如果爸爸媽媽和嬰兒說話,我們可以發現寶寶可以發出簡單的音調和對方互動,而讓父母親樂於給予更多的回應。在這段口語語言練習時間,嬰兒會發現很多發聲器官的可能性,繼續愉快的練習。所以在孩子醒著的時候,用奶嘴塞著嬰兒的嘴巴,有時反倒干擾了嬰兒發聲器官的練習機會。

在清醒的時間多以趴著的姿勢讓孩子活動

嬰兒的保護性反射動作,會讓嬰兒將頭側向一邊以保持呼吸順暢,如果寶寶的發展更好他會抬起頭來,這樣的動作可以讓寶寶的頸部張力和腦幹得到刺激,可助於嬰兒腦部神經突觸的網路連結,並且開始翻滾運動的練習,強化寶寶頸部、肩膀和脊椎的控制能力。

 

6-12個月

身體的變化

孩子滿六個月了,由於大肌肉張力的發展更好,他不再需要靠東西的支撐,也能坐得很穩。俯臥時,能靠手推及腳蹬的力量讓自己移動並伸手拿到放在前面的玩具, 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寶寶透過不斷地學習用膝蓋抬起自己的身體、協調手和腳的動作,來達到爬行的成就。爬行的經驗除了讓寶寶更懂得協調身體的左右兩側外,重力、移動、肌肉以及關節等感覺的成熟,讓孩子自己學會站立,知道嗎?在這第一年中的後半年,也是大肌肉發展成熟最重要的階段,大肌肉成熟,身體才能穩定下來,身體神經體系因此更細緻發展,小肌肉的掌握度也才能越來越好。他能用單手準確的抓起玩具在桌上敲打以製造聲響,懂得鬆開手指讓玩具掉下來或拋擲,有時候他也喜歡自己用湯匙吃東西。會嚐試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小物件、撕紙或翻書,此外,快滿一歲的寶寶,也很喜歡玩拍拍手的遊戲喔!

認知發展

爬行使嬰兒知道空間以及他與環境物體之間的關係、對距離及物體大小正確的判斷,他能按照體積的大小排列積木或玩具,也喜歡把玩具放入容器中,花很長的時間玩〝放進去—拿出來〞的遊戲,進而對物體的高度和邊緣的認識更趨精確。

根據皮亞傑(Piaget)在對感覺運動智慧的描述中提到:在出生後第九或第十個月時,嬰兒建立起物體永存性這一概念:環境中的物體是長久存在的,不因它們不被拿到或看到而停止存在。在這個階段,孩子還有一個重要的發展任務:因果關係。他們知道某些事的發生會引發其他事件。一個十個月大左右的孩子,他可能會喜歡玩電燈開關,讓燈一明一滅;或是把玩具丟在地上,希望聽到撞擊聲;父母千萬不要急著制止這個小頑童,因為他正在為將來執行計劃的能力打下基礎呢!

在語言發展方面,八個月大的孩子已經有很好的聽力,能聽得出熟悉的聲音,知道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意思。唇、舌、聲帶及鼻音共鳴等發聲器官,在出生後七個月左右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因此他已經會發出一連串的聲音,像「爸爸」、「媽媽」、「杯杯」或更多的字。也喜歡怪腔怪調地模仿動物的叫聲。

社會與情緒發展

當孩子滿七個月大,原本只會微笑和哭泣的小人兒搖身一變為表情豐富的表演家,他會發出咳嗽聲、咕嚕聲、吹泡泡、哭鬧、尖叫來表達他更多元化的情緒,這階段的嬰兒,也表現出較明顯的社會依戀,他們可能會摟住父母,拒絕被陌生人抱,掙脫陌生人的接觸,或只是將視線由陌生人臉上移開。在孩子大約九個月大時,他表現出更明顯的對父母親的依戀,當父母親離開,會有更強烈的憤怒或絕望。他也知道自己的名字,了解「不可以」的意思。透過模仿,他也學會親吻和說再見等簡單 的社交禮儀。

 

親子活動建議

擁抱和按摩增進觸覺辨識別力,增進人際互動經驗

嬰幼兒的觸覺發展和經驗,對於孩子的情緒穩定、人際互動和適應力有明顯的關係,有些觸覺敏感度較高的嬰兒大約在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有怕生黏人的情況出現,所以照顧著多給予寶寶擁抱和按摩都有助於加強嬰幼的觸覺辨識能力。

坐著玩、趴一下,多爬行的寶寶愈聰明

寶寶大約在六、七個月左右可以自己坐著再伸手去拿東西,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坐著玩一下,或趴在軟墊上讓孩子練習翻滾運動,隨著肌肉張力的發展用四肢支撐身體、進而匍匐前進、再靈巧的爬行。爸爸媽媽和這個階段的寶寶一起玩,最重要的遊戲也是以引導孩子大肌肉張力發展的親子活動為主。太早將寶寶放入學步車當 中,除了限制寶寶肌肉張力的發展以外,也可能形成寶寶前庭刺激不足的缺點。

物理實驗的研究者

隨著寶寶的小肌肉發展漸漸到有能力捉握、丟或咬玩具,我們可以發現寶寶開始對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感興趣,爸爸媽媽可以和小寶寶玩敲敲打打或可以按壓出不同聲音的玩具,孩子會很認真的練習和研究,這樣的遊戲都可幫助孩子的大腦開始動作計劃能力的進行。

提供良好的互動方式和語言刺激

前語言刺激期是嬰兒發聲的技巧及語言開始的黃金時機,每位寶寶個別生理發展的差異有所不同,但是只要父母提供良好的互動方式和環境,建立內在的安全感,並且讓寶寶處在想和人溝通的情境中,幼兒很快的將進入到另一個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我們會發現寶寶自己雖然不會說話,但是確可以正確的做出媽媽要求的動作,所以 不要以為寶寶還小就不和孩子說話。

根據哈佛學前方案的主要發現~『增進孩子能力發展的最佳時光,是從六或八個月大至二歲之間』八個月大正是孩子開始瞭解語言的年紀,父母對他們講話的方式十分重要。這也是他們開始爬行、取悅父母、煩擾別人的時刻。他們逐漸對相處最多的人產生依附,所以此人人格變得更重要。

 

1歲

身體的變化

當小寶貝過完一歲生日後,他便進入了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了。他可以在不需攙扶的情況下穩穩的站著;並開始搖搖晃晃地邁出他生命中的第一步,從此以後,小傢伙一有機會就到處走動,攀高爬低四處探索,把玩具推過去又拉過來;走上樓梯又走下樓梯,彎腰撿起地上的玩具,又把它丟掉;整天忙個不停,除此之外,他也較懂得操作雙手了,疊高三個積木、把玩具拆開後拼回原狀、拉拉鍊、開關罐子或是嘗試自己脫掉鞋襪,對他來說,也變得比較容易了。

認知發展

一歲大的寶寶充滿了好奇心,像個小探險家一樣,透過各種機會來認識並接觸身邊的環境,他喜歡觸摸各種東西,感覺其中的差別;知道每樣東西都有名字,也能在圖片中指出真實生活中的物品;知道身體某些部位的名字,並正確地指出來;有配對的初步概念,喜歡玩簡單的分類遊戲。

有時候,你可能覺得他沒什麼耐性,玩躲貓貓時總是等不及別人躲好就開始尋找,那是因為他只生活在「現在」的時間裡,對於「以後」或「未來」則沒什麼概念。一歲大的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力,要比他的表達能力來得好多了,他可以聽得懂別人說的話或簡單的命令,像是“把鞋鞋給我”、“把報紙給爸爸”…等。

一般孩子大約在十到十四個月之間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而他們最常說的是東西的名字,或是表達情緒的字,像“不要”。由於語言庫中累積的字彙並不多,他們會用一個字來代表某件事或某個意思,例如:“ㄇㄚ”可能代表“我要那個”、“媽媽在哪裡?”但父母親可不要小看他們喔!16~24個月中這段語言爆炸期,他們的字彙,從原來只能說50個字左右,在短短數週內,可會增加到約400個字語。

社會與情緒發展

大約18個月大的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別於其他的人、事、物,產生了自我感覺,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及見解,他可能會有一段反抗期,表現 得堅決獨立、容易生氣、急躁、而且很頑皮,一點都不討人喜歡,但很快的,他又變得貼心、喜歡幫助人、有同理心、而且明顯的想要取悅別人。他會因為你的肯定 與認同而高興,相反的,他就會覺得難過。

 

親子活動建議

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寶寶由爬行到站立,從站立到行走,這些看似簡單平凡的動作,往往對於日夜辛勤照顧的爸爸媽媽來說確是意義非凡。許多媽媽在孩子周歲之後,成天為寶寶的活動量和破壞力傷腦筋,看顧爬高爬低又走不穩的孩子,照顧者的確需要相當的體力和耐心。

由於1歲以後,孩子進入了感覺動作的敏感期,需要透過身體的操作和體驗,建立起對內身體協調控制的能力,以及對外環境物體與自己之間的關聯性。所以我們必須滿足孩子運動方面的生理需求,若因環境的空間因素過份的保護和限制行動都會阻礙了孩子身體協調發展的關鍵期。為了滿足孩子感覺生理的需求,爸爸媽媽若能提供一些前庭刺激和促進大肌肉張力方面的遊戲,必然對寶寶的穩定發展更有幫助。

我會自己做

當寶寶開始學會用兩根手指夾捏餅乾、葡萄乾等小東西的時候,就會對自己吃東西感到有趣。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握著小湯匙練習自己吃點心,雖然開始的時候往往將大半的食物翻在桌子上,可是這樣的動作可以讓幼兒經驗肌肉的協調、動作的平衡和時間的掌握,產生複雜的腦神經網路連結,這些都是未來孩子有關手眼協調動作和精細動作的基礎練習。

運用肢體反應及具體形象加強語言學習效果

右腦主管肢體動作;左腦主管記憶﹑語言。但是在幼兒時期,大腦的左右兩半球,都有語言學習能力,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利用肢體動作來加深幼兒語言學習的感受性和印象。寶寶對能用手觸摸﹑能用舌頭品味或經常可看到的東西等,會依序學習記憶它們的名字;在日常所接觸的物品中,幼兒多半從能發出聲音﹑能動﹑能引起注 意,或能滿足需求的物品名稱開始學習;如果爸爸想教導幼兒有關汽車的知識,與其拿畫冊給幼兒看,不如給幼兒玩具汽車,這樣可以較容易且正確的告訴幼兒汽車名稱。

 

2歲

身體的變化

二歲的孩子,在身體動作的控制上又熟練多了,他可以不用倚靠任何的東西就能單腳站立,踢球時較不容易失去平衡,大腿肌肉變得更強壯,這讓他喜歡跑步,在上下樓梯時,也可以不費力地雙腳交替使用。他還喜歡踮著腳尖走路,從中嘗試到另一種不一樣的行走感受。此外,他開始有韻律感,聽到音樂時會跟著節拍手舞足蹈。 他同時也學會騎小三輪車。

二歲幼兒的大腦重量已經發展至成人的五分之四,大腦感覺動作區皮質的精密發展,讓他有較好的手眼協調能力,他會轉動門把開門,旋開糖果罐子,一頁一頁地翻書,疊高五~七塊積木,串珠子和畫簡單的圖形。在大人的協助下,喝水、穿脫簡單的衣物、拉拉鍊、扣鈕扣…等生活自理也都能漸漸上手。

認知發展

二歲的孩子是充滿想像力的,他會有一些象徵性的行為或想像的遊戲,例如拿起玩具電話假裝給奶奶撥電話,或假裝拿空碗餵洋娃娃吃東西等,當你看到他爬上椅子,在水龍頭前把手弄濕時,別急著罵他,很可能他只是在假裝模仿妳洗碗而已。

孩子會在二歲時,表現出〝身體的意識〞,他不但知道自己的性別,能指認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還會對其他人的身體感到好奇,他會去摸媽媽的胸部,觀察爸爸小便,甚至探索起自己的性器官。這時候的孩子,也開始有先後次序的概念,會區分白天和晚上,遠近、高低、大小等,他們也會簡單的數數了。

語言發展

這時候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已經發展得很好了,幾乎每天都會學到新的字彙,會說約300~400個單字,他喜歡說出自己的年齡和姓名,喜歡模仿大人的語調說話,愛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儘管口齒不清及唸錯字的現象還是極普遍,但他每天還是像個演說家一樣說個不停。

社會與情緒發展

在艾瑞克遜 (Erik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二歲的幼兒正朝向「自主性」的發展,他們沉浸在自我的需要和欲望裡,專注於發展獨立的自我。他們有時候顯得很固執,堅持自己吃飯、穿 衣,一旦因能力不足而遇到失望挫折時,往往又無法控制情緒而生氣。他們在這時候,也不太能和同儕和平相處,他可能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玩具不讓人分享而推打其他小朋友,難怪這個階段,人們常稱之為「可怕的二歲期」。

 

親子活動建議

聰明可愛的好幫手

隨著身體動作靈巧度的進步,二歲的寶寶開始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動作,並且喜歡進行角色伴演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假裝買東西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練習穿脫衣服、鞋襪,不但可以培養幼兒生活自理的能力和協調動作的熟練度,也可以滿足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又避免在每次出門時為了自己穿脫衣服、鞋襪而焦慮的親子衝突產生。如果我們可以將孩子對某件事情的堅持,轉化到能夠吸引孩子興趣的事情上面,適當的給予寶寶一點重要的責任,爸爸媽媽會發現獨立自我的小孩其實也是個聰明可愛的好幫手。

對比概念的語言遊戲

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二到三歲之間快速的發展,幾乎就像小鸚鵡一樣聽到什麼就學什麼,所以爸爸媽媽可以陪孩子讀些簡單的圖片,孩子可能會喜歡重覆同樣的故事,因 為他們正需要反覆不斷的練習和記憶,如果孩子每天不斷提出對同樣的問題,爸爸媽媽也可以適著反問孩子聽聽孩子的回答,我們會發現其實寶寶的表達能力正在快 速的進步當中。為了豐富孩子的表達能力,爸爸媽媽可以透過具體的東西或圖片教導孩子一些對比的概念,例如:大和小、長和短、高和低…等等。

小小數學家

二歲寶寶都喜歡唱數,爸爸媽媽可以在遊戲中指導孩子數量的具體概念,利用爬樓梯時一面算數,或玩一些需用手操作的積木,都可以增加孩子空間、形象的概念,有助將來於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3歲

身體的變化

孩子到了三歲,他的身材比起二歲時圓滾滾的模樣,又變得更修長了,這個變化使他在動作的運用上更加靈巧,他的步伐已經從不穩定的、費力的、半滑稽的蹣跚學步,轉變得更優雅、連續、有效的大步行走,他能用單腳站立的時間更長了,比起單腳跳躍,雙腳合併跳躍對他們來說比較簡單,不過,他還是比較喜歡從30公分左右的高度跳下。

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及精細動作在三歲時更趨於精緻,原本只會拿著畫筆塗鴉的孩子,到三歲時已經能夠畫直線和圓形了。他會操作剪刀、繫鞋帶、解開釦子、穿脫衣服,他也會自己用湯匙吃飯了,自己把牛奶倒入杯子中,他也會自己上廁所、刷牙等。看到這樣的進步,妳一定很難想像,三年前他們還是個被抱在懷裡,什麼也不會的嬰兒吧!

認知發展

三歲孩子的空間感和方向感已經逐漸成熟,他能了解上與下的區別;開始有時間的概念;會數數而且了解2和3誰比較大;如果圖片上的鴨子排列得很整齊,他還能 告訴你書上有幾隻鴨子,這顯示了他有量的概念。他也在這時候,開始發展邏輯性的思考方式,他大概了解事物跟事件間的基本功能關係,一個三歲的孩子知道當他 拉了繩索,窗簾就會打開,雖然不太清楚這是如何發生的,但他確實知道窗簾和繩索間是有關聯的。

語言發展

三歲的孩子,說起話來更像大人了,他會用複數和過去式,而且知道你、我、我們之間的差異。字彙的增加在這時候累積了約1,000個左右,隨著在運用字、句上的技巧增加,他的溝通能力也越好。他能夠表達情感、需要、經驗和想法,會吹噓自己的新玩具,也會說說別人的壞話。他會用較多的社交語言與人說話,所謂社交語言就是以讓對方聽懂為目的,因此,他會以點頭、注視、微笑來表示了解對方的意思,會使用與談話內容有關的語言,在溝通中產生誤解,也會尋求方法澄清。

社會與情緒發展

三歲的孩子,情緒的變化還是很大,缺乏耐性,但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控制自己並將情緒引導到有建設性的活動中。隨著陌生人焦慮的消失,他跟其他大人及小朋友的友誼建立在這時候變得更重要,他不再那麼依賴妳,而較常去找其他的玩伴,從中學習各種人際互動的技巧,包括友善的擁抱、敵對的挑釁、競爭比較等。雖然還是不太願意跟人分享玩具,但如果對方願意先分享,那他也會願意提出某種形式的回饋。三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會同理心了,他能注意到別人情緒變化 的感覺,給予適當的安慰、表達關心。害怕的感覺在三歲孩子的心裡逐漸成形,他怕黑、怕自己睡覺、怕吸塵器或其他發出巨響的器具,這有些是因為他無法分辨真實或幻想,但有些則是因為看到大人在談論意外或其他事件時所流露出的害怕表情,便內化對這些事物的恐懼。

 

親子活動建議

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雖然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有快慢的時間性差異,這和個別的生理成熟和環境經驗都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可是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快滿三歲時,所說的話除了媽媽以外還無法讓別人了解,或還只能用無意義的單音或肢體動作表達多數的意思時,家長就應該重視寶寶的語言發展問題,並且進一步為安排孩子進行專業的生理發展評估,以了解孩子是否有語言或其他方面的發展遲緩問題。爸爸媽媽與孩子說話時要避免以兒語的方式和寶寶對話,才能漸漸增加孩子對語言的理解程度和字彙能力,之後孩子會開始使用簡短的句子來講述自己的經驗和發現。所以爸爸媽媽可增加孩子更多的生活經驗:到市場買菜、參觀動物園或居家附近的學校等等活動,都可以讓孩子體驗到從家庭到社會的人際互動變化,以便在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擴大和孩子討論的範圍,而不是一味的批判他的答案對錯。

運動有助於身體協調發展

教孩子單腳站立或跳躍等遊戲可以促進孩子身體的平衡感,強化腿部大肌肉張力的發展;寶寶為了得到前庭的刺激和肌肉張力的協調穩定,有些孩子在家跳上跳下的行為會更明顯。爸爸媽媽在讓孩子獲得體能刺激時,仍要教導孩子應有的生活常規,但是一味的禁止,對活動量大的孩子並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如果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每天專心的進行十分鐘有效率的計劃性感覺統合遊戲,可以使提高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這樣才能使孩子專注的從觀察和研究中體會學習的技巧。

增加各種感官經驗的探索

隨著孩子精細動作的成熟,寶寶會喜歡一些塗鴉畫畫的遊戲;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大張的紙張,讓孩子用手或蔬菜 (胡蘿蔔、花椰菜等等) 沾上顏料玩蓋印章的遊戲,各類要利用手部抓、握、揉、戳的動作所進行的創作遊戲,都能夠讓孩子抒發情緒,是發揮創意和促進手眼協調最佳的親子活動。爸爸媽媽如果能夠捨下怕髒的疑慮,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這將使孩子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獲得成長。

4歲

身體的變化

孩子一滿四歲,他身體協調的能力也越來越好了,他已經可以單腳站立約十分鐘,可以用腳跟接著腳尖走一直線,會做各種跳躍動作,甚至倒退走,跑步時煞車或轉彎的控制更穩定。他可以從樓梯、桌子、或梯子上跳下來。看樣子,他已經開始想像飛行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囉!

使用左右手的習慣,在四歲時更加明顯,操控手指頭的能力也更靈巧,他在畫人時,已經能將身體的部位畫得更詳細;能夠照著範例畫出十字及方形;能自己洗臉;用繩索打結;也會學習用三隻指頭拿住筷子了。

認知發展

隨著腦力急速的成長,四歲的幼兒在處理數理、空間訊息的能力大為增加,他能了解「在….裡面」、「在…上面」以及「在…旁邊」等的空間關係,相較於三歲孩子知道有上面及下面,四歲的孩子知道,東西還有前面及背面,數數的能力在這時也有相當的進步。儘管四歲孩子對物體大小、物體種類等概念,已經有某種程度上的了解,但他的判斷依然受制於視覺,也就是說,當你把二團相同大小的黏土,一個捏成圓形,一個捏成大餅,問他哪一個比較大,他極有可能告訴你大餅比較大, 因為他的思考僅限於自己所「見」,如果大餅「看起來」比較大,那他應該就比較大。

語言發展

四歲的幼兒喜歡說話,多達1,500個字彙的語言庫讓他在說話的能力上又往前跨了一步,他已經可以組成6~8個字的完整句子,句中包含各種詞類:助詞、副 詞、介詞、連接詞、感嘆詞、數詞、量詞等,都讓他能自由的表達意見,對語言的功能也有清楚的了解,他知道語言可以用來滿足個人的目的與需要、與別人互動、分享自己的事及各項資訊等。四歲孩子的語言其實相當地社會化,他會用「兒語」來對二歲兒說話,但可以用較複雜的語言來跟大人溝通。然而他也有不想與人溝通的時候,如果你發現他不管有沒有別人在場,只會自顧自的說個不停,父母們別訝異,他正透過自言自語,來組織自己的思考、引導自己的動作、跟自己做溝通呢!

社會與情緒發展

語言能力的精進,使得四歲幼兒在控制行為、接受他人指示、自我表達、和與他人溝通上的能力上也有成長。他開始能和其他小朋友做真正的互動,了解並遵守規則,和別人輪流玩、分享玩具。友誼在四歲孩子來說是較長久的,雖然有時候因為搶玩具而爭執,但也很快就和好如初。「條件交換」和「威脅」也常存在他們的友誼中,例如:「妳借我玩具,我就跟你做朋友!」或是「如果你不借我故事書,我就不跟你玩了!」四歲孩子的恐懼情緒與三歲孩子不盡相同,有時是內在焦慮所引起的,像暴力電視或電影,他們的想像也讓他擔心被大象攻擊或背父母拋棄,但大多來自於真正的危險,譬如,被狗咬過的孩子怕狗;被車子撞過的孩子不敢過馬路等。

 

親子活動建議

體貼助人、與人分享

四歲的寶寶開始重視和同齡的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和友誼,帶孩子到公園或遊樂場等地方進行攀爬、鞦韆、跳繩等體能活動,提供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如何與人分享和排隊等候等規則。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適著參與簡單的家事,例如:擦桌子、擺放餐具、端水請客等活動,讓孩子學會體貼助人和生活的禮儀。

小小廚師

許多爸爸媽媽對孩子吃飯的問題感到頭疼,偏食、不會使用筷子等等都是常見的情形。其實爸爸媽媽可以試著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工作,讓孩子自己動手在麵包上塗抹果醬、用撥蛋殼、攪拌沙拉等等,不但可以增進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提高對工具的使用操控技巧,更可以提高孩子的食慾,在親子互動中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5歲

身體的變化

當他已經可以不再花長時間來學習控制身體的協調後,新的技能不斷的增加在他的技能表中,他奔跑的能力變得更加精細,甚至結合走、跳的動作一起融入遊戲當中; 他會騎腳踏車、跳繩;能跳得更遠,並學習溜冰;能協調地做投擲及敲打的動作;他的雙手也可以很靈活地接住反彈的球了。瞧,他們正努力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運用自己的身體,並從中證實他們的能力及自我感。五歲的孩子在精細動作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他能熟練地用筷子進食;能自己穿鞋並把鞋帶綁成蝴蝶結;會看著範例畫出三角形、菱形或方形;也會用剪刀剪曲線或沿著線條剪出簡單的形狀;慣用手的建立也在五歲時更確定。

 

 

認知發展

五歲孩子依照共有的知覺特徵如大小、形狀和顏色來分類的能力更為純熟,但還沒有「階層分類」的觀念,如果你給他五顆紅色大木珠和五顆紅色小木珠,問他:「紅色的珠子多,還是紅色小木珠多?」很多的幼兒會回答:「一樣多」因為他們很可能只把「紅色小木珠」跟「紅色大木珠」來做比較,而不是把「紅色小木珠」跟「所有的紅色木珠」來比較。比較起來,五歲孩子在時間的概念上,就比較明確了,他能了解時間的意義,且開始使用包含時間的字語,可學習並說出整點的時間 觀念,他還知道一星期天數的名稱。

語言發展

五歲孩子能掌握的語言更多了,大約有 2,100 個字彙。這樣的語言能力,使他與人不但能有良好的溝通,還能自創有情節的故事;此外,用「打破沙鍋問到底」來形容五歲的孩子,一點都不為過,他總是好奇地想知道周圍發生的事,喜歡追根究底地發問,而且會由別人的回答內容中提出更多問題。

社會與情緒發展

孩子一進入五歲,自我中心觀逐漸減少,他顯得獨立性較高,脾氣也不再那麼暴躁,開始有固定的玩伴,同時建立友誼的關係;他們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也較願意遵守規則。

五歲的孩子對於性別角色的認同度明顯提高,也就是說,他知道自己是男孩,長大後將成為男人;男孩是獨立的,他應該玩戰車,而不是芭比娃娃 ; 他長大後要像爸爸 ; 反之,女孩也是一樣。此外,對於性別的認知,他也具有「性別恆常」的概念,他知道,他現在是個男孩,以後也永遠都會是男孩,決不會因為髮型、服飾或容貌而改變。比較起來,五歲是一個不太會害怕的年齡,他的恐懼僅限於具體的現實性的恐懼,譬如像身體上的傷害、摔跤、狗、黑暗的地方或是媽媽不回家 …等。

 

親子活動建議

體貼助人、與人分享五歲左右的孩子生活基本能力已經具備,但是偶而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反而不像以前一樣自動自發,有時候反而容易忽略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或受到其他事情的吸引而分心,在孩子秩序感建立的敏感期,是建立生活常規和習慣養成最重要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提供孩子一個可以自行收取玩具或書籍的架子,讓孩子懂得將東西分類並放回原處,這些簡單的工作都可使孩子具備學習和處事的組織計劃能力。

在平常的遊戲方面,可著重於大肌肉張力和兩側協調的運動,類似的彈跳運動、投接球或足球、腳踏車遊戲,可使孩子在遊戲中得到大小肌肉的伸展和控制能力,幫助孩子入學後能夠擁有足夠的體力和適應力。

通常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重視朋友間的友誼,爸爸媽媽應多注意孩子之間相互模仿和流行的話題,如果發現孩子有說謊或言語態度上的不禮貌,可以深入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借機給予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運用正確的賞罰技巧可以建立孩子良好的社會行為。

6歲

身體的變化

孩子到了六歲,身材比例更穩定地趨向成人化,他的身高更高,手腳變得細長,腹部變得平坦,體態也更挺直了。來自成熟的大腦以及神經系統的調節,他的感官動作能力不斷增加,再加上經驗的累積,六歲的孩子因此具有相當良好的知覺動作能力,他的力氣變大,生活中能自行完成的事情增加,他更熱衷於玩規則性與競爭性的活動,具有動感、喜歡舞蹈、樂器、演奏、溜冰、游泳等運動。手部的靈巧度也更成熟,讓他在操作極細微的動作如:洗撲克牌、學習寫字、畫六角形、使用榔頭或螺絲起子、或簡單地縫補等,都能更加得心應手。

 

 

認知發展

六歲孩子的語言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了,除了把話說出來,他更能分辨及學習每個字的準確發音。由於更能掌握語言的技巧,他喜愛跟人交談、熱衷於跟別人分享他的生活經驗、感情及想法。他能閱讀簡單的圖畫書,聽得懂笑話並且轉述給別人聽,適當的時候,也懂得運用像手勢或臉部表情的非語言動作。有些孩子,甚至已經能用小手握著筆,歪歪斜斜地寫出自己的名字了呢!

語言發展

五歲孩子能掌握的語言更多了,大約有 2,100 個字彙。這樣的語言能力,使他與人不但能有良好的溝通,還能自創有情節的故事;此外,用「打破沙鍋問到底」來形容五歲的孩子,一點都不為過,他總是好奇地 想知道周圍發生的事,喜歡追根究底地發問,而且會由別人的回答內容中提出更多問題。

社會與情緒發展

當他一滿六歲,自我中心的孩子會變得更合邏輯,凡事不再以自己為主,利他的行為也會逐漸增加,他不但關心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更重視別人如何看他,他的種種轉變,正為他步入學校生活及同儕團體的社會化,做了很好的準備。

友誼對六歲的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所謂的朋友應該是喜歡同樣的活動、具有共同的興趣、喜歡對方、並能彼此依賴、互相幫助的人。他從友誼的關係中,了解到在同伴中,同一件事情會出現不同的觀點,也對社會的行為規範和同伴群體的壓力逐漸敏感,他更在友誼發展的過程中,尋求並體驗與同性夥伴間的親密關係。害怕的情緒對六歲孩子來說,不但不曾稍減,還有加重的現象,隨著認知發展的成熟以及生活經驗的豐富,他害怕的東西更廣泛了,從聽覺上的恐懼,像門鈴、粗糙單調的說話聲、抽水馬桶的沖水聲;到超自然物,像鬼、女巫或有人躲在床下,甚至怕迷路、怕自己遭到意外、怕被人打、怕流血…等,都是六歲孩子害怕恐懼的來源。

 

親子活動建議

六歲以後的孩子總有自己長大了的感覺,有時候會突然覺得自己以往喜歡的玩具有點幼稚,但是偶而仍然會需要爸爸媽媽特別的重視,這個時期是孩子從幼兒時期邁入兒童時期的關鍵時刻,如果父母親可以提供孩子獨自完成工作的機會,將可以避免親子間的正面衝突,爸爸媽媽可以適時對孩子的努力給予鼓勵和讚美,這是促使孩子主動學習最好的動機。

 

每天睡覺前和孩子利用刺蝟大球等工具進行觸覺按摩重壓的遊戲,可以達到舒緩神經安定情緒的效果,如此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進入小學時自然能適應規律的生活作息,同時降低孩子觸覺敏感的情況也有助對於適應新的環境。

 

利用各種可能取得的材料讓孩子進行拼貼的創作,可以使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更好。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使用粗的針線在紙片上玩縫線的遊戲,只要經過示範和指導無 論男生或女生都可以完成不錯的作品,如果爸爸媽媽不希望以後孩子握筆寫字的能力欠佳,那麼在入學前就要多多鼓勵孩子玩些雙手操作的遊戲,才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戶外運動對六歲的孩子是很重要的,溜滑梯、盪鞦韆、直排輪等速度感的遊戲,可以同時提供各種感覺的刺激和反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感覺統合遊戲;如果爸爸媽媽無法常帶孩子去玩戶外,在家也可以進行一些像手走路的運動,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得到遊戲鍛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