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很好動、靜不下來怎麼辦?

公園裡,一群孩子滿頭大汗奔跑玩耍,媽媽們一旁捏汗…擔心孩子互撞、擔心孩子推擠、擔心孩子衝動,媽媽們共同的心聲都是…孩子這麼好動,靜不下來怎麼辦?優兒老師從活動、空間和親子關係三個面向提供爸爸媽媽動靜均衡的教養建議:

一、均衡的活動菜單

您都是如何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呢?孩子在一天中動態靜態的時間分配是否均衡?孩子在各種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值對大腦而言就像食物的養分一樣,如果類型太過單一就會有營養不均衡的疑慮,均衡的活動菜單建議考量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提供適量、適性、動靜均衡的活動,並且讓孩子有足夠的消化時間,排多排滿不見得是最好的。動態方面,選擇讓孩子可以釋放能量和壓力的活動,運動內容如果可以同時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和專注力也是很好的選擇。對喜歡動態的孩子來說,靜態活動可能缺乏成功經驗和動機,因此一直往動態發展,不見得是孩子無法專注。如果可以先從互動式的靜態活動開始,例如:共讀繪本、可操作式的教具、桌遊或只是一起坐下來看看照片聊天,先培養孩子享受靜態活動的樂趣,從樂趣變成習慣,從5分鐘開始慢慢延長靜態的時間,讓孩子把動身體的能力也運用在靜態活動中。

 

二、均衡的活動空間

孩子的活動空間是如何規劃的呢?自孩子會爬行、行走開始,他們慢慢熟悉家中的活動空間,「完全沒有界線」和「過多的空間限制」對孩子的小腦袋瓜而言有不同的意義,不同性格的孩子對「界線」也會有不同的反應,越多的限制可能讓孩子更想挑戰、完全沒有限制可能讓孩子缺乏界線。建議在活動空間上區分動靜的範圍,在家中動態活動允許的範圍是什麼、靜態活動適合的空間是哪裡?從生活中讓孩子習慣有一個可依循的規範,生活中可以有自我約束力的孩子到團體中也更能適應,一個有自制力的孩子即使活潑好動也可以是能動能靜的。

 

三、均衡的親子關係

在孩子不容易安靜下來的生活中,父母親的耐心是否逐漸遞減?對孩子的肯定讚美漸漸被嚇阻、怒吼取代?如果爸爸媽媽感受到自己正因孩子的好動感到焦慮,親子關係不時的處在緊張狀態下,建議爸爸媽媽先重新評估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重建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回到有安全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快的在父母的支持下學習如何調整自已,從父母開始的改變一定比從孩子單向的要求更加容易,試著由父母開始,讓親子關係回到最佳的原始設定吧!

 

資料來源: 優兒親子教育集團